大悲咒全文网
标题

普超三昧经全文 第三卷

来源:大悲咒全文网作者:法护 译时间:2019-06-26 10:23:08
尔时王阿阇世明旦早起。诣濡首所而稽首曰。供具已办时至可行。贤者大迦葉晨朝夙兴。着衣持钵与诸比丘五百人俱。欲入舍卫大城分卫。于中路念吾行分卫。时如大早宁可造见濡首童真。这设斯念寻便往至。则与濡首言谈叙阔演说坚要。濡首而谓之曰。唯大迦葉晨何所凑。答曰。欲行分卫故来咨受。濡首曰。今当就吾食所设膳与眷属俱。吾当与仁分卫之具。迦葉答曰俱具已达。

普超三昧经全文 第三卷

第三卷 普超三昧经

变动品第九

尔时王阿阇世明旦早起。诣濡首所而稽首曰。供具已办时至可行。贤者大迦葉晨朝夙兴。着衣持钵与诸比丘五百人俱。欲入舍卫大城分卫。于中路念吾行分卫。时如大早宁可造见濡首童真。这设斯念寻便往至。则与濡首言谈叙阔演说坚要。濡首而谓之曰。唯大迦葉晨何所凑。答曰。欲行分卫故来咨受。濡首曰。今当就吾食所设膳与眷属俱。吾当与仁分卫之具。迦葉答曰俱具已达。吾以法故而来至斯。不以食膳。又曰迦葉。惟当受请供受二事。大法供养。饮食之膳。言不释法亦不失食。迦葉答曰。鄙等之举以用法故绝膳不食。尽其形寿志在于法。所以者何。不从他人乃能得致。如斯法门如从仁者所说正谊。又问。今者濡首及诸菩萨为于何食。濡首报曰。吾等所食及施与者。亦不长益亦不耗减。不动生死不近泥洹。亦不超度凡夫之地。亦不证明贤圣之法。不越声闻不舍缘觉。吾等当说彼之所请。其布施者。亦不净除慧与所识。不损而益不至解脱。于诸经法亦无所兴。亦不得法亦无所释。迦葉答曰。是为大施无极广施。已入无本之所致也。尔时濡首心自念言。今日入城宁可如佛感动变化。应时以众神足变动三昧而为正受。这以是定为正受时。寻即一切于是三千大千世界。普悉等住平若手掌普此佛国。其大光明靡不周遍。其在地狱遭苦患者即时休息。畜生饿鬼诸不安者寻获安隐。众生之类心悉开解。无淫怒痴无悭嫉者。亦无谀谄无有嗔恚憍慢之结。无所兴起亦无热恼。尔时众生展转相瞻如父如母。睹此三千大千世界六反震动。欲行天子色行天子。悉来集会供奉溥首。鼓乐弦歌倡伎百千。雨于天花严治途路。濡首童真这兴斯定。从其室宇至于城门。自然庄严途路平整既广且长。皆以七宝无央数珍。若干挍饰自然出现。不可计宝化为宝堑。中生莲花芙蓉蘅花充满炜晔。堑上化造珠交露帐。而起幢幡缯彩花盖。其堑周匝遍有栏楯。栏楯左右皆有宝树而甚高大。以诸宝绳展转连绵系诸宝树。一一宝树边有宝架。皆置香炉烧诸名香。一一香炉烧诸香者闻四十里。诸树中间化宝浴池。有八味水盈满池中底悉金沙。以宝栏楯周匝绕池琉璃为崖。悉生青莲芙蓉蘅华。诸宝树下以宝为地。一切宝地列宝香瓶而烧名香。一一宝树五百玉女俨然罗住。各各建立布施之德。濡首这以斯定。三昧正受应时即有。为彼异学外道之师。示现变化。巍巍无量靡不亘然。濡首童真则从坐起。着衣持钵而欲发行。谓迦葉曰。唯大迦葉。便可在前吾今寻后。所以者何。尊大迦葉年即耆宿。素修梵行久为沙门。未见如来而出家学。计于世间所有罗汉。皆从仁后有所启受。以是之故宜当在前吾今在后迦葉答曰。计于法律不以年岁而为尊长。法律所载智慧为尊。神智圣达乃可为尊。博闻才辩乃曰为尊。诸根明彻乃曰为尊。法律所记以斯为尊。由是计之。濡首童真智慧巍巍博闻普达辩才无碍。晓了一切众生根本。以是之故。最长弘远。仁为大尊。宜当在前。余应在后。今欲假喻分别此谊。迦葉又曰。譬师子之子这生未久。虽为幼少气力未成。其师子子有所游步。其气所流野鹿诸兽闻其猛气皆悉奔走。若有大象而有六牙。其岁六十又身高大。若以革绳系之三重。闻师子子威猛之气。恐怖畏懅跳腾尽力。断三重系驰走奔突。入于山谷溪涧林薮岩树之间。若入大水而自沉没。树禽樔翳走兽藏窜。水居鱼鳖潜逃于渊。又诸飞鸟翔翱虚空。发意菩萨亦复如是。假使发意智慧道力未孚成就。心犹憍仰习师子步。过诸声闻缘觉之路。一切众魔自在宫殿。志怀恐惧不能自安。设师子子见余师子。威力猛势。若师子吼。闻其音声不恐不怖。亦不怀懅无所畏难。益以踊跃衣毛悦泽。乘其力势亦当鸣吼。如是濡首大士闻佛师子吼时。不恐不怖亦不怀懅无所畏难。欢喜踊跃安心生焉。吾亦当习犹如今佛师子之吼。假使有说平等正真声闻缘觉。如来为尊发意菩萨则是为本。斯言至诚平等无邪。所以者何。由是出生一切诸法而普显现。以故明知濡首为尊。其年幼少则是圣长。宜当在前吾当从后。濡首童真寻在前行。菩萨次之。诸声闻众乃继其踪。濡首这向严庄宝路则雨天花。无数伎乐不鼓自鸣。应时其地六反震动。其大光明靡不灼彻。于时濡首所现变化威神感动。放大光明雨花香熏。诸音乐声相和而鸣入王舍城。王阿阇世筹虑。濡首与二万三千众菩萨俱。及诸声闻眷属围绕。而来进路即怀恐惧。今吾整设五百人供。来者猥多安能周遍当焉。所坐以何饲之。心又念言。濡首童真果相疑误则发此心。应时濡首威神圣德之所建立。息意天王即自化身。金仳鬼神变微妙体则谓王阿阇世曰。大王且止勿以为虑无用劳悒。濡首童真善权方便智慧无极。现大功德威灵赫奕。恢阐神力光祚堂堂升路来瑧。一人之食能以周遍三千大千世界。众生畴类悉令充满。何况于斯二万三千眷属来者。以是之故不足劳虑。大王且安勿复加供。一切来者悉当丰足。所以者何濡首大赍求得无尽众祐难量。王阿阇世应时踊跃不能自胜。则以弘意念于濡首如佛世尊。王阿阇世与诸群臣中宫官属。赍持花香杂捣泽香。衣服之具幢幡缯盖。伎乐琴瑟箜篌。奉迎濡首稽首礼毕。侍从濡首入城归宫。濡首与诸眷属初入城时。城内蒸民各赍所有以来供养。时于会中。有一菩萨名曰普观。濡首告曰。卿族姓子。使其殿舍包容会者。寻即受教察其左右。而普周观阿阇世殿。自然宽大悬缯花盖跱立幢幡。其地平博散众花香。复有菩萨名曰法超。濡首告曰。卿族姓子严办众座。应时受教举手弹指。于彼殿馆。二万三千床座自然具足。若干种饰微妙庄严。无数座具而敷其上。濡首童真诸菩萨众悉俱就座。声闻次之。王见濡首与诸菩萨声闻坐毕。前自启白。且待斯须增办供具。濡首答曰。大王自安自当备足勿以为劳。时四天王与其眷属。悉来供侍濡首童真。又天帝释良善夫人。及余玉女无央数千。赍持天上栴檀杂香蜜香捣香。以用供散一切菩萨及诸声闻。时诸菩萨见诸花香及诸玉女。无玉女想无花香想。梵忍迹天化作梵志摩纳之形。手执拂扇住侍濡首左面。以扇扇之。诸梵天子各执拂扇。侍诸菩萨立而扇焉。无棼龙王不现其身。在于虚空垂贯真珠。从其贯珠出八味水。清凉且美供给所当。其诸菩萨一切声闻。其前各各有垂贯珠。而出美水亦给所用。王阿阇世心自念言。是诸菩萨而不赍钵。当于何食。濡首知王心念。而告之曰。斯诸正士有所游至不赍钵行。所可游行诸佛国土。这坐欲食钵自然至。斯诸菩萨本所建立。又彼如来昔所造愿。钵从虚空来在于掌。王阿阇世问濡首曰。是诸菩萨从何佛国来。世界名何。如来正觉号曰何等。濡首答曰。世界名常名闻。如来号离闻首。今现在说法。是诸菩萨从彼而来就于仁食。欲得听省王之狐疑所怀虚妄。时诸菩萨志所建立。如来本愿钵于空中自然飞来。投于无棼八味浴池洗涤清净。诸族姓子。二万三千诸龙采女。各赍香着诸菩萨掌中。时王见兹倍用踊跃。则前稽首濡首童真。濡首童真而告王曰。可设供膳宜知是时。王即受教则便陈列。若干种食琦妙珍膳。供具悉遍食不消灭。如是阿阇世。本所供施五百人膳。悉令二万三千皆得饱足。饮食如故。阿阇世王白濡首曰。今膳如故而不消赐。濡首答曰。如今仁者狐疑未尽。疑不尽故犹斯食膳用不消索时诸菩萨饭食毕竟。寻以其钵跳掷空中。钵处虚无无所依据而不堕落。王阿阇世问濡首曰。今斯诸钵为何所止。濡首答曰。犹如大王狐疑所存。今此诸钵亦处于彼。时王答曰钵无所立。濡首答曰。犹如大王所有狐疑亦无所立。今此诸钵无所依据而不堕落。诸法如是悉无所有亦无所住。以是诸法亦无堕落。

普超三昧经全文 第三卷

决疑品第十

于是王阿阇世。见诸菩萨及声闻众食讫澡毕。更取卑榻于溥首前坐欲听闻法惟愿溥首解我狐疑。溥首答曰。大王所疑。江河沙等诸佛世尊所不能决。时王自省无救无护从榻而堕。如断大树摧折擗地。大迦葉曰。大王自安莫怀恐懅勿以为惧。所以者何溥首童真被大德铠。善权方便而设此言。可徐而问。时王即起问溥首曰。向者何说江河沙等诸佛世尊。不能为我而决狐疑。溥首报曰。王意云何。诸佛世尊缘心行乎。答曰不也。溥首又问。诸佛世尊发心行乎。答曰不也。又问诸佛世尊灭心行乎。答曰不也。又问诸佛世尊行有为乎。答曰不也。又问。诸佛世尊行无为乎。答曰不也。又问。诸佛世尊所教行无为乎。答曰不也。溥首又曰。王意云何。其诸法者而无有行。无有行者。无所归趣。宁能有人教化于法决断之乎。答曰不也。王当了之。吾以是故而说斯言。王之狐疑江河沙等诸佛正觉所不能决。复次大王。假使有人而自说言。我以尘冥灰烟云雾污染虚空。宁堪任乎。答曰不能污。溥首又问。设令大王。吾取此空洗之使净。宁堪任乎。答曰不能。溥首报曰。如是大王。如来之身晓了诸法犹如虚空。成最正觉自然净者无所染污。以是之故。何所有法而染污者见逆限乎。岂可决了若净除乎。大王等观于斯法谊。吾以是故向者说言。江河沙等诸佛世尊所不能决了。复次大王。诸佛世尊不得内心而有所住。不得外心而有所住。所以者何。一切诸法自然清净无有处所。自然净者无有处所。无有志愿。有所住者。所以者何。得自在哉。诸法自然故。无自然哉。诸法无兴立故。无蹉跌哉。诸法无所有故。无所有哉。诸法离形貌故。无形貌哉。诸法虚无故。无蔽碍哉。诸法无教相故。无教化哉。诸法自然无所有故。离所有哉。诸法释归趣故。无归趣哉。诸法无别离故。无别离哉。诸法无所生故。无所猗哉。诸法自然净故。心性净哉。诸法无分如空等故。无伦比哉。诸法无伴党故。无侣哉。诸法离于二故。无有二哉。诸法澹泊故。无量哉。诸法无断绝故。无边际哉。诸法无崖畔故。无诚谛哉。诸法颠倒从不诚谛而有所住故。无颠倒哉。诸法常净得安已故。有常哉。诸法无归向故。清净哉。诸法本净因明达故。已自然哉。诸法无我而显曜故。安隐哉。诸法无想念故。无犹预哉。诸法内寂然故。无欺妄哉。诸法究竟无诚谛故。静寞哉。诸法澹泊相故。无吾我哉。诸法除于我故。无穿漏哉。诸法解脱相故。趣寂灭哉。诸法离所念故。无恐惧哉。诸法离若干故。造一等哉。诸法等御脱故故。慌忽哉。诸法不想本际故。无有想哉。诸法无坏闲默缘故。顺空哉。诸法离众见故。无有愿哉。诸法离三世故。断三世哉。诸法无去来今故。无为等哉。诸法究竟无生故。王意云何。彼法无生亦无所起。亦无所有无有真谛。岂能有人污染之乎。答曰不也。溥首曰。彼法宁可决断不耶。答曰不也。溥首又曰。一切诸法等如泥洹。如来解此致最正觉。犹是之故王狐疑者不可决断。是故大王。不可修行有所造立。不从倒心。当修造立真谛之观。观于无本设能察者。则于诸法而无所受。亦无所晓。不与游居。若使大王不与诸法俱游居者。斯乃为信。其有信者乃为寂寞。其寂寞者乃自然净。自然净者乃无所造。无所造者。一切诸法则无有主。彼则造忍一切诸法无有造者。王当知之。无所造者则为灭度。计彼诸法亦无所造无所破坏。亦无有造亦无不造。斯谓灭度。假使大王。顺此脱者则平等脱。以等脱者则于其法。无趣无逮不增不减。所以者何。于一切法无所利谊。亦无所求诸法无本。其无本者则无所生。无所生者则亦无本。其无本者等无差特。故曰无本无异。设使大王解信无本。一切狐疑自然为断。又若大王。眼无染污亦无所净。眼之自然为无本故。无本自然则曰眼矣。耳鼻口身心。亦复如是。心者大王。无有染污亦无所净。心之自然为无本故。无本自然则曰心矣。王当了之。色无染污亦无所净。色者自然为无本故。无本自然则曰色矣。痛想行识亦复如是。识无染污亦无所净。识之自然为无本故。无本自然则曰识矣。王当了之。一切诸法无有染污亦无所净。诸法自然为无本故。无本自然则曰诸法。心无形色亦不可见。无所危害。无有处所。无有言教。譬若如幻不处于外不处于内。心者本净而自然明。设心净者。则无染污亦无所净。王当解。此其本净心不可染污。无有净者。无有虚妄。亦无所著。无所危害因无谛想而有所造。无谛思想。设有所住。凡夫愚騃猗欲尘劳。彼则何谓无有诚谛。则而发起无诚谛想。其无诚者则不兴谛。一切诸法住不真谛。以存于彼无诚谛想。譬如大王喻此虚空。无色无见不可执持。亦无所舍亦无言教。假使有人而说言曰。今此虚空无色无见不可执持。亦无所舍无有言教。吾今欲以尘烟焰云雾污染虚空。王答曰不能。溥首曰。如是大王。心本之净自然显明。则不可以尘烟焰云雾蔽碍污之。譬如尘烟焰云雾住于虚空。终不染空而为垢污。如是大王。发吾我相谓是我所。因鉴缘结为淫怒痴不污心法。不污心法自然之净。是故大王。仁者。于彼勿怀狐疑。王欲知之。其过去心及当来心则无形貌。其当来心及过去心亦无形貌。现在心者无所依猗亦无所有。前心所念不碍后心。后心所念不碍前心。其现在心亦复如是。明知于彼而造斯观。心无所有亦无不有。过去心者以灭尽。未来心未至。现在无住睹见诸法。当来无住蠲除诸见。无所怪者为解脱故。清净想者诸法离垢。普等于世普等于明。无所生者无有言教。及无言教无处不处。世尊所说寂然之议。其寂然者计于彼法则无有处假使有人求处言教推索诸法。设使大王。在于诸法而无所念。则除一切狐疑之结。而于诸法无所决除。所以者何。其狐疑者。与法适等而无差特。故曰法界御于平等。一切诸法及与法界。于此诸法当御平等。所以者何。一切诸法则入法界。设等法界则等诸法。是故名曰法界平等一切诸法。其法界者等御诸法。说是语时。王阿阇世得柔顺法忍。欢喜踊跃心获大安。寻即叉手叹曰善哉。快说斯言辩除余疑。溥首答曰。王当知之。斯为大冥狐疑之结也。如王究竟释一切法。而说斯言。善哉溥首。快说斯言辩除疑惑。王又答曰。以为灭尽吾诸阴盖假使我身命终没者则当至道。溥首答曰。是为大王之甚疑碍。乃欲究竟一切诸法至于灭度。乃能悕望想于泥洹。究竟泥洹一切诸法。而复望想于灭度乎。究竟泥洹者。诸法本净而无所生。尔时王阿阇世。取软妙衣价直百千。即以手持奉上溥首。欲报法恩而覆其身。溥首童真忽然不现。不见其身何所归趣。空中声曰。如今大王。而不睹见溥首之身。观其狐疑亦当如斯。如见狐疑见一切诸法亦复如是。如观诸法所见如是见无所见。又曰大王。所见身者以衣与之。次于溥首。有坐菩萨名慧英幢。王阿阇世以衣与之。于时菩萨不肯受衣。而说斯曰。吾不欲脱于所有。亦不嗔恨。亦不灭度。吾亦不近于凡夫法而受斯衣。亦不从度凡夫行者。不从学者。亦复不从度尘法者。不从不学。不从无学而度法者。不从缘觉。亦复不从度缘觉者而受斯衣。吾亦不从如来所受。亦不从度如来法者而有所受。假使大王。不行斯法不舍此法。吾乃从彼而有所受。所当受者若有施者。俱同一等而无差特。如此施者。则为清净众祐所说。王阿阇世。则以其衣。着慧英幢身。即于座上忽然不现。已于空中复闻声曰。其身现者以衣施之。次有菩萨名信喜寂。王阿阇世以衣施之。其菩萨曰。吾亦不从自见身。如有所受不从见他。不从见着尘而有所受。不从离尘。亦不从寂猗而有所受。不从无猗。不从定意。不从乱志。不从智慧。不从无慧而有所受。王即以衣着菩萨上。则亦不现。而于空中如有声曰。有现身者以衣施之。次有菩萨名不舍所念。王阿阇世以衣施之。于时菩萨亦不肯受。而说斯曰。吾不从猗身而有所受。不从猗言。不从猗心。不从猗慧。不从猗谊。不从猗阴。不从猗种。不从猗衰入。不从猗谛。不从猗佛音声而有所受。所以者何。一切诸法皆无所猗亦无所著。究竟永安亦无震动王阿阇世以衣施之。于时菩萨则亦不现。空中有声而语王曰其身现者以衣施之。次坐菩萨名曰尊志。王阿阇世以衣施之。于时菩萨亦不肯受。而说斯曰。王当知之。吾不从卑脱而有所受。假使大王。发于无上正真道心。其心等者道意则等。信道意等道已平等其心亦等。已等道意诸法则等。已能平等一切法者乃从受衣。于一切法不受不舍亦无所收。脱于诸法而无有意亦无不意。睹一切法不见吾我不计吾我。如是行者乃从受衣。王阿阇世以衣施之则便不现。以于空中而有声曰。其有现者以衣与之。次有菩萨名定华王。王阿阇世以衣施之。于时菩萨亦不肯受。而说斯曰。假使大王行诸三昧。不于定意而有所怀。信解诸法本净平等无有脱者。我乃从彼而受斯衣。王阿阇世以衣着其身上。于时菩萨则亦不现。以于空中而闻声曰。其身现者以衣与之。次坐菩萨名无逮得。王阿阇世以衣施之。时彼菩萨亦不肯受。而说斯曰。假使大王。于一切阴而信得度。文字音声一切平等而不可得。已见诸法无所得者。则便导利无所得谊。不御众好不导严饰。作斯行者我乃从彼而有所受。王阿阇世以衣掷之。时彼菩萨忽然不现。以于空中而有声曰。其身现者以衣施之。次有菩萨名净三垢。王阿阇世以衣施之。时彼菩萨亦不肯受。而说斯曰。假使大王。不自得身亦无受者。其有施者亦无悕望。若如是者我乃受衣。王阿阇世以衣掷之则亦不现。以于空中而有声曰。其身现者以衣与之。次坐菩萨名化诸法王。王阿阇世以衣施之。于时菩萨亦不肯受。假使大王。示现声闻而般泥洹亦不灭度。示现缘觉而般泥洹亦不灭度。示现如来而般泥洹亦不灭度。无终始法无灭度法吾乃受衣。王阿阇世以衣掷之则亦不现。空中声曰。其有现身以衣与之。王阿阇世以次第以衣施。诸菩萨一一不现。各各说曰。其有现者以衣与之。床榻机案亦空不现。王阿阇世谓贤者大迦葉曰。于今现者当受斯衣。仁者最尊佛所咨叹宜当受之。大迦葉曰。吾淫怒痴无除尽也。如今吾身不应受衣。不舍无明不除欲索不断苦恼不灭于习。不为尽证亦不由路。吾不见佛。亦不闻法不御圣众。不释尘劳不发思想。不离思想。不建立慧亦不离慧。吾眼不净亦不造慧。亦无所灭。其施我者不获大福。亦非无福。吾亦不在于生死法。无灭度法。其施我者。不能究竟众祐之德。假使大王。能行如斯等护诸谊。我受斯衣。王阿阇世以衣掷之。忽然不现。在于空中而闻声曰。其身现者以衣与之。王阿阇世次第施衣则各不现。如是一切诸大弟子。一一慌惚没不复现。尽五百人。复闻声曰。王所见身以衣施之。即自念言。菩萨声闻悉不复现。吾当还与第一之后。则入宫里而遍观察。亦不睹见一切婇女。王阿阇世便得亲近如斯定意。其目所瞻不见诸色。亦不见男女。不见童子。不见童女。不见大小。不见墙壁。不见树木。不见屋宅。不见城郭。续见身想。复闻空中而有声曰。其身现者以衣与之。王即自着不见自身。寻则雪除一切色想。复闻声曰。假使大王不见诸色形像所有。柔软安隐观于狐疑。亦当如见狐疑。观一切法亦复如此。如无所见者。斯乃为见离于诸见。设使离见有所见者则无所见不离诸见。如是见者能为等观。设于诸法不有所见。已无所见则为等观。于时王阿阇世。皆离一切想念所著。从三昧起寻则还。复见众会者诸后婇女城郭殿宅亦复如故。王阿阇世白溥首曰。向者众会为何所凑又吾在前而不见之溥首报曰。犹如大王狐疑所凑。其众会者向在于彼。又问。大王。见众会乎。答曰。已见。溥首问曰。云何见。而见狐疑。睹众会者亦复如是。又问。以何等见于狐疑乎。答曰。如睹会者目前所见诸形色者。狐疑亦然不见内外。又问。大王。世尊说曰。其犯逆者不得中止处无有间。王自知当至地狱乎。王寻答曰。云何溥首。如来至真成正觉时。岂见有法归囹圄乎。斯趣三涂。斯趣天上。斯趣泥洹乎。答曰。不也大王。溥首察见。吾今觉了一切诸法所觉了法于诸经法亦无所得。趣于地狱。若生天上般泥洹者。一切诸法皆悉为如。若分别空之所归趣瞻于空者。无趣地狱。不至天上。不归泥洹。一切诸法无所破坏一切诸法悉归法界。其法界者。不归恶趣。不上于天。不归泥洹。其逆无间则谓法界。诸逆之原则谓法界。其本净者则谓诸逆。其诸逆者则谓本净。是故言曰诸法本净。是故溥首。一切诸法至无所生。由斯自知不归恶趣。亦不上天。不升泥洹。溥首答曰。云何大王。乱佛法教。答曰。吾亦不违世尊教命。不诡佛法。所以者何。世尊分别演无我际说真谛原。已无有我彼则无人。人无所有众生虚无无有实者。如是计之则无所造。亦无作者亦无受者。又问。大王。狐疑断乎。答曰。已究除矣。溥首问曰。云何大王。犹豫绝乎答曰。永绝。溥首又问。今王云何于众会中。知王有逆而言无逆。答曰。不也。又问。云何。答曰。其已逆者脱于无结而造证者。彼诸逆者斯会逆者。其诸逆者则是菩萨柔顺法忍。而令众人得入斯忍。不当于彼揽持诸逆溥首。所谓逆者。从彼至斯无有诸逆。以是之故不当于彼总摄诸逆。时慧英幢菩萨举声叹曰。以为严除大王之路。乃能逮得如斯法忍。王则答曰。一切诸法本末悉净。又一切法究竟闲默无所染污。以是之故不可污染而为作垢。无所著道。斯名曰道。又彼道者不归生死不至泥洹。诸贤圣道无道御者。无所起道斯名为道。道无有道。王阿阇世说此言时。逮得明达柔顺法忍。于时中宫四十二女见溥首威神变化。皆发无上正真道意。五百庶民远尘离垢诸法眼净。时无央数百千人众。皆来集会王宫门下。欲得闻法供养奉事。溥首童真以脚足指而案此地。时王舍城悉作琉璃。一切城里所居民者。悉见溥首菩萨声闻。譬如明镜照其面像自见其影。溥首童真为诸来者如应说法。八万四千人听经法者。得法眼净。五百人皆发无上正真道意。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以观后效 以观后效

以观后效成语名称以观后效成语拼音yǐ guān hòu xiào...

以螳当车 以螳当车

以螳当车成语名称以螳当车成语拼音yǐ táng dāng chē...

以誉为赏 以誉为赏

以誉为赏成语名称以誉为赏成语拼音yǐ yù wéi shǎng成...

1997年8月12日出生的人五行缺 1997年8月12日出生的人五行缺

1997年8月12日出生的人五行缺什么?公历1997年8月12日...

1997年8月19日出生的人五行缺 1997年8月19日出生的人五行缺

1997年8月19日出生的人五行缺什么?公历1997年8月19日...

最新文章
悲商叩林,白云依山。 悲商叩林,白云依山。

悲商叩林,白云依山。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魏晋...

悠悠苍天,曷此其极! 悠悠苍天,曷此其极!

悠悠苍天,曷此其极!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悠悠苍天...

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 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

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古诗原文[挑错/完善...

情之所钟,虽丑不嫌。 情之所钟,虽丑不嫌。

情之所钟,虽丑不嫌。...

悲吟雨雪动林木,放书辍剑 悲吟雨雪动林木,放书辍剑

悲吟雨雪动林木,放书辍剑思高堂。古诗原文[挑错/...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 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

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悬衡而知平,设规而知圆 悬衡而知平,设规而知圆

悬衡而知平,设规而知圆...

情人眼里出西施。 情人眼里出西施。

情人眼里出西施。...

情动于中,故形于声。 情动于中,故形于声。

情动于中,故形于声。...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