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咒全文网
标题

小心另一种口业

来源:大悲咒全文网作者:时间:2019-11-15 09:31:21
常听到学佛的人相互提醒:“小心!勿造口业!”这里的“口业”主要是指谤法谤僧,说人过失,挑拨是非等等。然而另一种更严重的口业往往被人所忽视,那就是:随便宣说有关甚深见地的话语。所谓“有关甚深见地的话语”,主要指有关般若智慧、法性(自性)等方面的话语,诸如“烦恼即菩提”,“本来无一物”等等大家常能听到的话。般若智慧是佛法的核心,佛陀正是通过宣说般若智慧令众生认识佛性而解脱成佛的。既然般若智慧对众生有如

常听到学佛的人相互提醒:“小心!勿造口业!”这里的“口业”主要是指谤法谤僧,说人过失,挑拨是非等等。然而另一种更严重的口业往往被人所忽视,那就是:随便宣说有关甚深见地的话语。

所谓“有关甚深见地的话语”,主要指有关般若智慧、法性(自性)等方面的话语,诸如“烦恼即菩提”,“本来无一物”等等大家常能听到的话。

般若智慧是佛法的核心,佛陀正是通过宣说般若智慧令众生认识佛性而解脱成佛的。既然般若智慧对众生有如此大的好处,那为什么不能够随便宣说呢?正是因为般若智慧如此重要,正是为了保护众生的善根慧命,所以必须要在各种条件都具足时才能宣说。如果条件不具足就随意宣说,将是严重的“坏法罪”,那样不仅会损害听法者的慧命,也会障碍说法者的修行,更会加速正法衰亡。

\

宣说甚深见地需要哪些条件呢?概括起来有这么几点:说法者必须有传承有实修,听法者必须是相应的根器,说法的时节因缘必须成熟,说法的地点环境必须恰当等等。按照印度那烂陀寺的规定,传法时必须具备“五圆满”:本师圆满、境圆满、眷属圆满、时圆满、法圆满。

宣说甚深法要是一件十分严肃重大的事情,绝不可以随便。不恰当的说法会断送众生的慧命,是最严重的杀生,是比十恶业还要严重千万倍的罪业。

佛法甚深如大海,非凡夫所能测度,而正与邪的差别又是那么的细微,修行者稍有不慎,就可能走上歧途。在这一点上,祖师菩萨们也曾有所示现。宗喀巴大师早年在读《大般若经》的时候,因为看到经中反复强调“空性”,因而感到似乎一切都“空”了,甚至开始怀疑到底有没有佛,后来经过猛厉地忏悔才闯过了这一险关。

这给后人严重的警示:连宗喀巴大师这样的菩萨都险些走岔路,更何况我们这些初学呢!

那么,当我们随意向人宣说有关“般若”、“空性”等等的话语时,我们自己真正明白这些话吗?听者是这样的根器吗?他会不会因此而起邪见?我们究竟是增长他的善根还是断送他的慧命呢?我们到底是在弘法还是在谤法呢?

笔者的一位师兄就是如此。他在法上迟迟得不到认识,师父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他的问题所在:他“嘴大”,喜欢乱说,因此障了他人的道,也就障了自己的道。

以笔者的愚见,目前在汉传佛法中,有两件事情极为重要而却没有被重视,那就是“传承”和“守密”。在这两点上,藏传佛教有许多地方值得我们借鉴。

在藏传佛教中,念任何一部经、任何一个咒,乃至最开始的皈依发心文,都有相应的传承。

所谓“传承”,不仅仅是文字的传授,它更是一种心法,就是所谓的“以心印心”。清净的传承有如“不间断的金线”,从释迦牟尼佛以来代代相传没有中断,没有被污染。当弟子得到师父的某一传承时,弟子当时不一定会有什么特殊的感受,但是在弟子的阿赖耶识中已经种下了正法的种子,这样再看相关的文字,就不容易走偏差。相反,如果弟子没有传承而先看了相关的文字,那么弟子很可能会先入为主,以自己的分别心对文字所诠义理产生误解,从而在阿赖耶识中埋下了不清净的种子,严重遮障趣入正法的因缘。在藏传佛教中,许多法本如果未经灌顶是绝对不可以看的,就是这个道理。

与传承相关的就是守密。因为在学习文字之前必须先要有传承,那么这些文字就必须要对没有传承的人保密。这并不是“吝法”、“不慈悲”,而恰恰是对佛法和众生的一种爱护。

在密乘的根本戒中有一条叫作“甚深密意不外泄”。泄漏密意等于失毁根本誓言,是要下金刚地狱的。如果弟子泄漏密意,有的上师会把传给弟子的法全部收回,回向法界,这样可以减轻弟子坏法的过失。

目前藏传佛教广为流传的法本,如宁玛派的《普贤上师言教》、《西藏生死书》,噶举派的《解脱庄严宝》,格鲁派的《菩提道次第广论》等,大都是宣说亲近善知识、人身难得、念死无常、出离心、菩提心等方面的内容,属于实修的前行准备。在这些公开的法本中,很少涉及般若智慧以及实修断证等甚深密意,因为这些内容都是要在得到传承之后才能看的,而且有些法门是不落文字的,是师徒之间以“窍决”的方式一代代口耳相传的。藏传佛教正是通过这种保密的方式维护了佛法传承的清净。

而相比之下,我们真可谓是“显宗”,真是“显”得有些过分了。在汉地,人们刚刚进入佛门就能听到“烦恼即菩提”,一些讲法者连依文解意都还做不到就大谈“空性”,乃至根本不信佛的文人墨客也在吟诵“菩提本无树”……殊不知,这些常挂在嘴边的话语,在藏传佛教中已经属于不能外泄的甚深密意了!殊不知,这些已经让我们感到有些麻木的话语,正是世尊当初舍头目脑髓换来的甚深法要!

那么守密与不守密的结果有什么差别呢?

在藏传佛教中也有类似“烦恼即菩提”,“本来无一物”之类的言教,在根器相应,誓言清净,各种传法因缘具足的情况下,弟子以殷重之心求法,具德的善知识才会传授。在如此严格的前提下,在善知识清净传承的加持下,弟子在领受法义的当下必然生起相应证量!

而我们呢?谁都会说这些话,但真正明白、证到的有几个?这些甚深的法要早已成了浮浮泛泛的顺口溜,因为得来的太容易了,也就不知道珍惜。由于没有传承,这些文字在我们阿赖耶识中到底留下了什么,还是个未知数。即便将来遇到真正的善知识再为我们宣说这类话,恐怕也只会将我们耳朵里面的老茧子又磨厚一层罢了。

法无高下,兴衰在人。无论南传、汉传还是藏传佛教,都是释迦牟尼佛亲口宣说的无上教言。正是为了使佛法发扬光大,我们作为汉传佛教的弟子更是要抛开门户之见,虚心向其他教派学习。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值得庆幸的是,现在在汉传佛教中已经有一些人意识到了这一点。比如有一位法师在宣讲《入菩萨行论》的时候,其他部分的讲课录音都放到网上公开流通,而把其中的《智慧品》单独拿出来开研讨班,内容不对外公开。这正是对众生和佛法负责的表现,是应大力赞叹的。

而作为我们初学佛的人来讲,为了保护自己和他人那还微弱的善根,更不要随意宣说这些甚深的话语。现在还不是我们“弘法”的时候。

许多人一提到“弘法”,就会想到讲经的书籍,满天飞的光盘,所建立的佛教网站有多少点击率等等。其实那只能算是和众生结个缘,普及一下佛教知识而已。严格意义上的“弘法”,应该是在有传承有实证的师父与因缘成熟的弟子之间,以人传人,以心传心的。

在当今网络时代,谁都可以轻易地写出一段文字,让全世界的人都有机会看到。而谁也不知道在网络的另一端是什么样的人,怀着怎样的心态坐在电脑前。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更要善护自己的口业,不要为了图一时的痛快而断送了自己和他人的慧命。(信息来源:摘自《临济棒喝》)

\

编辑:小月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以誉为赏,以毁为罚 以誉为赏,以毁为罚

以誉为赏,以毁为罚成语名称以誉为赏,以毁为罚成...

以言举人 以言举人

以言举人成语名称以言举人成语拼音yǐ yán jǔ rén成...

以规为瑱 以规为瑱

以规为瑱成语名称以规为瑱成语拼音yǐ guī wéi tiàn成...

以荷析薪 以荷析薪

以荷析薪...

以蛋碰石 以蛋碰石

以蛋碰石成语名称以蛋碰石成语拼音yǐ dàn pèng shí成...

最新文章
悲商叩林,白云依山。 悲商叩林,白云依山。

悲商叩林,白云依山。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魏晋...

悠悠苍天,曷此其极! 悠悠苍天,曷此其极!

悠悠苍天,曷此其极!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悠悠苍天...

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 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

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古诗原文[挑错/完善...

情之所钟,虽丑不嫌。 情之所钟,虽丑不嫌。

情之所钟,虽丑不嫌。...

悲吟雨雪动林木,放书辍剑 悲吟雨雪动林木,放书辍剑

悲吟雨雪动林木,放书辍剑思高堂。古诗原文[挑错/...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 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

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悬衡而知平,设规而知圆 悬衡而知平,设规而知圆

悬衡而知平,设规而知圆...

情人眼里出西施。 情人眼里出西施。

情人眼里出西施。...

情动于中,故形于声。 情动于中,故形于声。

情动于中,故形于声。...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