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心不问佛,问佛非不心。
随缘无好丑,好丑起于心。
这些是禅宗中最精髓的东西。你要除了真心再不去求别的佛,因为心外求佛是外道。所有的佛,所有的菩萨,所有的净土,其本质,都不离我们的本元心。
我前面说过:佛就是心,心就是佛。这里的“心”是本元心,真如之心,明空之心,不是一般的凡夫之心,不是你整天胡思乱想的那颗心。你真正地安住本元心时,就达到了“随缘无好丑”。
不要因分别心而去判断你眼前的人、事、物,更不要因为这种判断而对它们或喜或恶,要一切随缘不生分别。因为所有的“好”与“丑”,都是分别心在作怪,这世上本没有什么美丑。就好像某一幅画,有人认为它美,也有人认为它丑,画没什么不同,不同的是评论者心中的那把尺子。所谓的美与丑,也只是他们的分别心在作祟。
心若不强名,妄心从何起?
妄情即不起,真心任遍知。
吾当心自在,快乐无忧虑。
无执无对治,名常住法身。
在禅宗里,专门谈到这个问题。
如果心中不硬是给自己一个名相,那么妄心从何而起?如果生不起妄心,用真心去面对这个世界上的一切,而不是用“分别心”的眼睛审视万物,这个世界就非常美好了。
“吾当心自在,快乐无忧虑。”当修到这一阶段的时候,心一定会达到一种自由自在的状态,并因此而快乐无忧。
“无执无对治,名常住法身。”这时候,既不要执著世界,也不要想方设法去对治它。无论觉得这个不好要把它消灭掉,还是觉得那个好一定要得到,都不对。假若如此,就是没有摆脱分别心的控制,没有达到心气自在。要达到“无执无对治”,你的心才叫做“常住法身”。
这时,你就证得了法身,朗然空寂,光明四射,了无牵挂,空空荡荡,触目随缘,快乐无忧。到这时,才是真正的即心即佛,我就是佛,佛就是我,我就是本尊,本尊就是我。
再次强调,这里的“心”,不是凡夫之心。如果一个凡夫说:“佛就是我,我就是佛”,那就错了,是狂慧了。在没有证得空性前,你的心还只是凡夫之心。当你证得了空性,有了明空智慧之后,你的明空之心和上师的明空之心、和本尊的明空之心才是一体的,到那时才可以谈到无二无别。
韩凤鸣也在《解脱论》中谈到了这一点:“人类的心灵向往天国乐土,这个乐土从清净心灵生出来,只有清净的心灵才能看见。但人的日常‘自然’总让人下降到世俗和修行之间,人类做着许多事业,增添了许多幻想的烦恼。如何使净土和人间、清净与自然接合起来,或者他们之间的差别消失,或使他们在超越的层面上直接同一,就是禅宗进行的世间事业。禅宗看到自然的自在与自我清净的一致性,清净世界里的一切都是‘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