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咒全文网
标题

佛陀是随时存在的,要掌握感应道交的方法

来源:大悲咒全文网作者:时间:2019-09-10 09:36:27
我们再看,《法华经》对果地的功德,佛陀讲到什么是佛。;尔来无量劫,为度众生故,方便现涅槃,而实不灭度,常住此说法。佛陀为什么要示现入灭呢?在《法华经》上说,佛陀长久住世,众生心生高慢,不生渴仰,所以佛陀必须暂时地显现离开,这时弟子们知道渴仰了,佛陀再重新出世。所以,;我常住于此,以诸神通力,令颠倒众生,虽近而不见。这个地方很重要的一个概念,就是;法身常住的概念。《法华经》要释放的果地,就是法身常住

佛陀是随时存在的,要掌握感应道交的方法

我们再看,《法华经》对果地的功德,佛陀讲到什么是佛。

\

当我们透过权实二法的操作,成佛以后,那什么是佛呢?我们来看看迹本二门,开迹显本。迹,就是佛陀一期的示现,所谓八相成道,他的出家、成佛、转法轮、入涅槃;本,就是他久远劫来的法身,报身。

来看看什么叫开迹显本,看经文。

《法华经》云:;自我得佛来,所经诸劫数,无量百千万,亿载阿僧祇,常说法教化,无数亿众生,令入于佛道。尔来无量劫,为度众生故,方便现涅槃,而实不灭度,常住此说法。我常住于此,以诸神通力,令颠倒众生,虽近而不见。

佛陀在《法华经》前面的十四品讲到,法力不可思议。我们掌握权法实法以后,到了后面的十四品,讲到佛的功德不可思议。要了解佛的功德,就要掌握佛陀一期的示现,跟他法身报身的本门。说我成佛以来,经过无量劫的时间,;无量百千万亿载阿僧祇这么长的时间,而且这么多时间,我从来都没有离开过众生,一直陪伴着凡夫众生,;常说法教化,无数亿众生,令入于佛道。智者大师入法华三昧以后,在传记上说,他又回到灵山会上听佛陀说法,所以他肯定佛陀没有灭度,是我们看不到而已。

\

;尔来无量劫,为度众生故,方便现涅槃,而实不灭度,常住此说法。佛陀为什么要示现入灭呢?在《法华经》上说,佛陀长久住世,众生心生高慢,不生渴仰,所以佛陀必须暂时地显现离开,这时弟子们知道渴仰了,佛陀再重新出世。所以,;我常住于此,以诸神通力,令颠倒众生,虽近而不见。

这个地方很重要的一个概念,就是;法身常住的概念。《法华经》要释放的果地,就是法身常住。在《法华经》之前佛陀对自己的身世并没有明显交代,所以诸弟子在《法华经》之前对佛陀的认识是:喔,您老人家在迦毗罗卫国出生,出生以后厌世无常就出家,出家以后成道,成道后转法轮就入涅槃。您老人家一生就这么回事,然后就永远消失,灰身泯智了。

在法华会之前,佛陀并没有明显地说明他老人家法身常住、永远陪伴众生的概念。这个概念对净土宗非常重要!阿弥陀佛在哪里?深信诸佛皆充满,你每一句佛号都是在诠释阿弥陀佛。

其实小乘佛法秘密义里面有法身常住的概念,比方说在〈舍利弗品〉,讲到舍利弗入灭以后,阿难尊者因为跟舍利弗交情很好,哭得非常伤心,办完舍利弗的丧事以后他很沮丧。佛陀就过来安慰他说:;阿难啊!你看舍利弗尊者灭度了,他的色身消逝了,你认为他的戒身、定身、慧身、解脱身、解脱知见身,他的五分法身灭度了吗?有消逝吗?阿难尊者说:;否也,世尊!佛陀说:;如是,如是。就是说,灰身泯智是一个空话,阿罗汉只有灰身没有泯智。他的一念的心,修行的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五分法身还是在的,他是去跟十方诸佛继续修学。

这种法身常住的概念,使我们对佛陀有更深层的认识了。原来佛陀是随时存在的,关键是要掌握感应道交的方法。《法华经》的这个思想对净土宗影响深远。为什么我们念一句佛号能够启动四十八愿?佛号是中间的桥梁,一个很好的桥梁。但是更重要的是,佛陀的四十八愿并没有消失。佛陀的色身消失了,但是佛陀所发的愿,他成就了圆满的四十八种功德,这四十八种能量是随时存在的。只要掌握正确的方法,你就能够跟他产生接触。在《法华经》明显讲到佛德的常住。所以整个《法华经》讲到因地的修学跟果地的功德。

做一个总结。按照智者大师的说法,三世诸佛出世,有些人讲《金刚经》,有些人讲《楞严经》,有些经有讲,有些经没有讲,有可能!但是《法华经》一定要讲的,没有例外!过去、现在、未来,因为不讲《法华经》,就不能够把前面的教法做一个完整的交代。就是说,佛陀您前面讲那么多话,到底哪些是方便,哪些是您的真实话?哪些是您为了满足众生的需求而说的一时方便,哪些是您真正想告诉我们的,我们没办法判断。

因为佛陀讲的话有些是互相矛盾的。佛陀有时候叫我们生天,努力修五戒十善,生天吧;但是佛陀在其他经典,诃责天界的果报是有过失的,;以有烦恼故,有诸罪业故,有老病死故,非实安乐住。说天上的快乐,会刺激你的烦恼,带动你的罪业,让生死轮回更加加重。在天界享受快乐,回来以后,留下太多的习气,留下太多后遗症。这不是矛盾吗?您一开始引导我五戒十善叫我生天,结果生天以后,您又说生天不好。你不能怪佛陀啊!你不知道佛陀什么是善巧,什么是究竟。

所以,三世诸佛一定要讲《法华经》,才能够让我们判断:喔,这句话是佛陀一时的方便,这个是佛陀的真实义,然后对佛陀法身常住的概念产生定解。也就是说,我们从整个天台的判教,从基本的一心三观的思想,最后跟《法华经》的结合,成立整个五时八教,成功地把佛陀的一代时教做一个很有条理的整合,让末世众生虽然不能广学一切法门,但至少能找到这个法门,知道佛法有一定的规矩跟章法。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以身殉国 以身殉国

以身殉国成语名称以身殉国成语拼音yǐ shēng xùn guó...

以身试险 以身试险

以身试险成语名称以身试险成语拼音yǐ shēn shì xiǎn...

以辞害意 以辞害意

以辞害意成语名称以辞害意成语拼音yǐ cí hài yì成语...

1997年8月3日出生的人五行缺 1997年8月3日出生的人五行缺

1997年8月3日出生的人五行缺什么?公历1997年8月3日出...

1997年8月8日出生的人五行缺 1997年8月8日出生的人五行缺

1997年8月8日出生的人五行缺什么?公历1997年8月8日出...

最新文章
悲商叩林,白云依山。 悲商叩林,白云依山。

悲商叩林,白云依山。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魏晋...

悠悠苍天,曷此其极! 悠悠苍天,曷此其极!

悠悠苍天,曷此其极!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悠悠苍天...

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 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

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古诗原文[挑错/完善...

情之所钟,虽丑不嫌。 情之所钟,虽丑不嫌。

情之所钟,虽丑不嫌。...

悲吟雨雪动林木,放书辍剑 悲吟雨雪动林木,放书辍剑

悲吟雨雪动林木,放书辍剑思高堂。古诗原文[挑错/...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 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

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悬衡而知平,设规而知圆 悬衡而知平,设规而知圆

悬衡而知平,设规而知圆...

情人眼里出西施。 情人眼里出西施。

情人眼里出西施。...

情动于中,故形于声。 情动于中,故形于声。

情动于中,故形于声。...

手机版 网站地图